市政府有关部门: 为进一步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促进政府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根据《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 (国务院令第713号)要求,市政府办公室筛选出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影响面广的10项决策事项纳入...
2020-12-04/市级
安源区人民政府
序 中共安源区委书记 黄芝乡 安源区人民政府区长 张学民 当您走近安源这片神奇的土地,这里正沐浴着新世纪的灿烂阳光,展现在您眼前的是一页页闪光的阅读,是一阵阵心灵的震撼。是的,当您阅读着这本小册子,阅读着她沧桑而辉煌的历史,阅读她丰富的人文景观、动人传说、令人赞叹的人物风采和散发出乡土气息的地方文化,阅读她秀丽的山川、富饶的土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勤劳聪颖的人民、巨大的变迁,您不能不为之赞叹,为之动情。 循着历史的轨迹走近安源,触摸这里的文明发展的历史脉络,感受今昔的沧桑与巨变;循着一代伟人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当年的闪光足迹走近安源,走近一座历史的丰碑,在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在总平巷,在工人夜校,在中国工人自己建造的第一幢工会大厦,在中国工人第一家消费合作社,阅读那一方方立体的史诗;走近安源,走进昨天的记忆,去谈判大楼,阅读当年震惊中外的安源大罢工风雷,去张家湾秋收起义军事会议旧址,去雄伟壮丽的秋收起义广场,阅读当年工农革命风起云涌的传奇故事:走近安源,走近一尊尊历史人物的群雕——从中国近代工业的奠基者盛宣怀到戊戌维新志士文廷式、辛亥革命中壮烈殉难的先烈黄钟杰
汤法月
我的父亲一一汤梦生罹难经过 汤增光 我的父亲汤梦生,又名汤梦泰,萍乡市东桥乡小坑村何家冲人,一九零一年生,一九二八年四月光荣牺牲,享年28岁。他小时候随祖父汤肖九(安源矿餐宿处管账的)在安源矿小读过小学。汤肖九死后,家庭破产,我的父亲先是回老家从事农业,后因技术不足和生产工具缺乏,改做木材生意。 1926年至1927年革命的烈火烧遍了萍乡各地,我父亲也投入了革命的洪流里。据我母亲讲,他担任了赤卫队的指挥官,并曾先后参加过石甲坊、腊市、下埠等战役,下埠战役是死里逃生的,回到家里时已经饿到奄奄一息了。 1928年春,土地革命失败,国民党大军进剿,白色恐怖笼罩各地。我父亲准备随革命队伍撤离萍乡之际,暂时躲藏在我的伯母家的三楼上,摊了几块板子躺卧着。但不知怎样走漏了消息,一个清晨,我的伯母家被国民党的地方地主武装保卫团围住了。我的父亲知道大事不妙,即扳脱几块橼皮,企图从屋上突围,敌人从下面开枪射击,他中弹了,并滚落到地上,带伤跑了一百多米后才倒在地上。敌人追上后,便把他的头颅割下并运往东桥示众去了。与此同时,我家的几间破旧房子也被敌人放火烧掉了。我一家从此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敌人把我
《萍乡民盟志》编辑委员会
概 述 一 萍乡的民盟组织活动是在旧中国濒临覆亡新中国即将诞生的血与火的搏斗中开始的。 1949年初,为了配合解放军渡江作战,民盟江西省临时支部工作委员会(简称“临工会”),在请示民盟总部和中共华南局后,决定在武功山等地加紧开展地下武装斗争和策反工作,建立军事游击区。 5月,在“临工会”直接领导下,“中国人民解放军湘鄂赣边区第一纵队”在宜春慈化花园山区宣告成立。最早到达的队伍是由萍乡上栗、桐木的盟员和盟所发动的群众计一百余人。官兵们一边学习整训练兵,一边广泛宣传解放军战讯和解放区的政策,访贫问苦,打击反动势力。在和国民党部队激烈较量的石马战斗和龙岗战斗中,战士们不畏强敌,英勇拼杀,数十位同志为国壮烈捐躯。 7月,萍乡解放后,他们又全力投入各项支前工作,剿匪反霸,维护社会治安,保护物资财产,直到9月新政权建立。开展地下武装斗争和策反工作,建立军事游击区,是江西民盟也是萍乡民盟的一大特色。 1957年4月,民盟江西省萍乡直属小组在萍乡师范学校成立。两个月后,反右派斗争的狂飚席卷全国。萍乡8位盟员中有4位被戴上“右派分子”帽子。然而,即便在那极不正常的政治环境下,盟员依然相信党,相信
出版时间:2011年12月
萍乡市政协文史委员会编
张太雷的童年在安源 徐子瑾 为进一步收集汉冶萍公司史料,2013年7月,本人和安源题材知名作家张学龙等,在市政协副主席邓斌带领下,到湖北黄石、江苏扬州、常州等地走访考察。在探访萍乡煤矿首任矿长张赞宸故乡常州市青果巷时,意外得知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张太雷就是张赞宸的族侄,而且张太雷曾随父在安源度过五年童年时光,这真是萍乡文史界不曾知晓的珍贵史料,我们因此提出要探访张太雷故居,收集张太雷与安源的有关史料。 7月8日中午时分,我们在常州市政协文史委同志的陪同下,怀着敬仰的心情,来到坐落在江苏常州市清凉路子和里3号的张太雷纪念馆。这天恰逢星期一为闭馆日,又值三十八度气温的炎夏中午,烈日下大门紧闭着。常州市政协同志通过陪同的专家打电话,说明我们的来意,纪念馆同志被我们的诚心所感动,最终为我们破例开门。 张太雷纪念馆中轴为一座两进三开间木结构的典型的江南老式民居建筑,前进门楼上方镶嵌着邓小平同志亲笔书写的“张太雷故居”匾额。天井矗立着张太雷同志的半身汉白玉雕像。后进,是张太雷一家1918年至1925年曾借居于此的故居,他的女儿西屏、西蕾和儿子一阳都出生在这里。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复原陈列,再现
出版时间:2011年12月
萍乡市林业局编纂
第一章 林业组织机构 萍乡县始于公元267年(三国吴宝鼎二年),经历一千七百多年中的所有朝代和时期,不要说各个封建王朝,就是国民党统治时期,也均无专设林务机构。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萍乡县人民政府始设林务机构。至1985年,萍乡市的林业已形成营林事业、森林工业、农垦企业三大完整的体系;并拥有一支科研、设计队伍,是萍乡市经济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林业组织机构 一、晚清时期 萍乡无林业组织和林业管理机构。 二、民国时期 (一)萍乡县兼管林业机构沿革 萍乡无专职林政机构。1928年(民国十七年)至1949年林业属县政府所设机构兼管。 1928年,萍乡县设“县建设局”,主管全县的农、工、商、矿、林、水、道路桥梁、土地等。 1935年,萍乡县府撤消“县建设局”,改设一室二科,全县的农林牧归第二科主管。 1936年7月,萍乡县府设一室三科,全县的农林牧渔归属第三科。 1937年7月,萍乡县府设一室五科,全县的农林牧渔归属第四科。 1940年1月,萍乡县府撤消数科,改设“县建设科”,主管全县农林水利等。 1945年5月,萍乡县府撤消“县建设科”,恢复
出版时间:2011年12月
邱其国 邱其明
赣西重镇湘东区北大门——荷尧镇 概述 荷尧镇位于萍乡市西部,湘东区的西北面,地处东经113° 41 ′-113°,北纬27° 42 ′-27°。镇政府所在地荷尧村南山下,距萍乡市郊18公里,距湘东区政府3公里。东靠安源区青山镇的温盘村;西接湖南省醴陵市王坊镇的屏山村;南邻本区老关镇的前进村;北连上栗县长平镇的石溪村,总面积54.37平方公里,下辖11个行政村,即善山、大义、山泉、荷尧、萍洲、青云、泉陂、横江、上云、沙溪、双福村,还有镇农科所和下石陂水库的农业排。 全镇有311个村民组,7个小集镇,(即南山下、火烧桥、新农民街、萍洲大桥、青云岩仁山瓦窑、泉陂上、大义山下、金鱼石)等集镇。境内有沪瑞高速公路纵贯东西,泉陂至火烧桥水泥路横穿南北。长平河、石溪小河汇成荷尧河,从境内由北向南注入萍水河进入湖南渌水河。(见荷尧行政简图) 关于“荷尧”地名的由来?相传在很古以前,火烧桥万寿宫处属“荷花”形,有天晚上零点左右,人们看见坟墓地方放“豪光”半个时辰之久,人们惊喜若狂,奔走相告,是吉祥之地,此处又是长平河与萍水河环绕之地,故取名“荷绕”,后来人们简写成“荷尧”。历朝历代都取用“荷尧”地名。春秋属吴国,战
出版时间:2011年12月
  • 杨岐禅宗文化系列讲座之二:...

    主讲人:周友田

  • 杨岐禅宗文化系列讲座之三:...

    主讲人:周友田

  • 杨岐禅宗文化系列讲座之四:...

    主讲人:周友田

詹世友 江西

南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江西省二级教授,江西省首批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南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生导师。兼职中国伦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政治伦理学分会副主任、江西省哲学学会副会长。长期从事道德教化理论、公共伦理学和美德伦理学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项和省级课题5项。出版学术专著4部,参著4部。在《哲学研究》《伦理学研究》《道德与文明》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

周玄毅 江西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外国哲学教...

1979年6月7日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珞珈青年学者,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外国哲学教研室副教授,武汉大学欧美宗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武汉大学辩论队总教练。研究方向:宗教哲学、中西比较哲学。“英国自然神论”系列译著4部:《英国自然神论:起源与结果》、《查尔斯·伯朗特文集》、《论真理》、《洛克宗教著作选集》论文代表作:《塔楼经验与龙场悟道》、《儒耶“金规则”差异辨析》、《儒耶文化适应性比较初探》、《儒耶人格修养观比较》、《互动式教学的三个问题》、《汉语神学在大学教育中的合法性问题》。

方志远 江西

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

祖籍安徽休宁,1950年生于江西吉安。历史学硕士(江西师范学院)、文学博士(扬州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院长,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民进江西省委副主委。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十届人大常委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兼任中国历史学会理事、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江西历史学会会长。研究方向为明代政治及制度史、明清社会经济史,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江西省社科规划课题多项,主要著作有《中国政治制度通史.明代卷》(合著)、《明清湘鄂赣地区的人口流动与城乡商品经济》、《明代城市与市民文学》。

凌焰 江西

萍乡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萍乡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历史地理学博士,长期从事萍乡历史文化与区域社会史研究,主持省级社科课题三项,在《史林》、《历史地理》、《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萍乡历史文化研究学术论文10余篇。

雍开全 江西

萍乡春锣传承人

汉族,萍乡春锣传承人。20世纪60年代拜老艺人荣孝善为师,学习萍乡春锣演唱,传承谱系清晰。他声音浑厚高亢,吐字清楚,表演声情并茂,韵味醇厚,演唱风格独树一帜,曾获多项全国曲艺节大奖,并参演“五个一工程”、“文华大奖”剧目萍乡采茶戏《榨油坊风情》,国家一级演员,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被誉为萍乡的“春锣大王”。其代表作有萍乡春锣《三佬倌卖机》《萍乡赞》等。他吸收和继承了传统春锣的精华,又大胆创新,融入了地方采茶戏和湘剧等表演元素,坚持传承,广收徒弟,带领学员出席全国曲艺大赛四次并获奖。经评审评定,认为该申报人基本符合国家级为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传承人评审标准,同意推荐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何东萍 江西

萍乡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生于1968年11月,萍乡学院中文系副教授。1988年于萍乡教育学院中文专业毕业,分配萍乡上栗中学,任教高中语文课程;同时参加江西省中文专业自考,1991年毕业于江西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1996—1997年在南京大学中文系进修中国古代文学硕士课程。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宋词选等课程。教学之余,主持校文廷式研究所日常事务,主编过《文廷式研究简讯》、《文廷式研究》。主持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文廷式《云起轩词》研究”;发表《论苏轼词中的人生境界》《论文廷式与徐建寅的交谊》《文廷式夫人陈氏及其家世》《论文廷式的文学成就》《谈<纯常子枝语>的出版》等,著有《云起轩词笺注》(岳麓书社2011年11月出版)。

平台导航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