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县志1988-2002》



标题 目录 目录 文本 检索

目录

首页
概述1
卷一区划 环境5
第一章建置区划7
第一节位置面积7
第二节沿革7
第三节行政区划8
第四节乡镇场14
第二章自然环境21
第一节地质21
第二节地貌22
第三节土壤植被23
第四节气候23
第五节水文25
第三章自然资源26
第一节土地资源26
第二节水资源26
第三节动植物资源26
第四节矿藏资源29
第五节景观30
第四章自然灾害32
第一节水灾32
第二节旱灾32
第三节冰雹风灾33
第四节霜冻灾害33
卷二人口与居民生活35
第一章人口37
第一节人口变动37
第二节人口分布37
第三节人口结构39
第四节人口控制42
第二章居民生活43
第一节家庭状况43
第二节衣食住行43
第三节居民收入44
第四节居民消费46
卷三工业49
第一章煤炭工业51
第一节煤炭资源51
第二节基本建设52
第三节生产与销售53
第四节煤炭管理54
第二章电力工业56
第一节发电56
第二节供电57
第三节用电59
第四节电力管理60
第五节电力工程建设61
第六节技术改造与革新63
第三章轻化工业63
第一节轻工业63
第二节二轻工业64
第三节化学工业65
第四节医药工业65
第四章建材冶金机械工业66
第一节建材工业66
第二节冶金工业67
第三节机械工业69
卷四农业71
第一章管理机构73
第一节机构人员73
第二节场厂选介73
第二章农业区划74
第一节综合农业分区74
第二节农业气候分区75
第三节种植业专业区划75
第四节农业综合开发75
第三章水稻种植76
第一节水稻品种76
第二节种子销售77
第三节面积产量78
第四节耕作制度78
第五节耕作技术78
第六节品种改良79
第七节病虫防治80
第八节吨粮田建设81
第四章经济作物81
第一节蔬菜栽培81
第二节西瓜种植82
第三节植物油料83
第四节食用菌83
第五节其他经济作物83
第五章农业机械85
第一节农业机具85
第二节农业机械化水平86
第三节农业机械安全监理87
第四节农机驾驶员培训87
第五节农业机械营销与服务87
第六章农村经济管理89
第一节土地承包、使用权流转与承包合同管理89
第二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会计与审计89
第三节农经统计89
第四节减轻农民负担91
第七章畜牧业92
第一节畜牧业生产92
第二节畜禽良种推广93
第三节饲草饲料94
第四节疾病防治95
第八章水产96
第一节渔业生产96
第二节水产科技96
第九章产业结构调整97
第一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97
第二节农业产业化98
第三节农业技物服务98
卷五林业101
第一章机构与队伍103
第一节机构103
第二节队伍104
第二章森林资源104
第一节面积蓄积104
第二节资源分布106
第三节采种育苗106
第三章造林绿化108
第一节造林108
第二节绿化109
第三节退耕还林109
第四章林业生产经营109
第一节木竹采伐109
第二节木竹购销110
第五章森林资源保护111
第一节机构111
第二节护林防火111
第三节病虫防治111
第四节禁止滥伐112
第五节山林纠纷调处112
第六节林业投资112
第六章林产工业113
第一节木竹加工业113
第二节林产化工业113
第三节其他林产品114
第七章林场选介114
第一节大乐坪林场114
第二节五里山林场115
第三节棋盘山林场115
卷六乡镇企业117
第一章体制结构119
第一节乡(镇)办企业119
第二节村办企业119
第三节联户办企业120
第四节户办企业120
第五节体制改革120
第二章行业结构121
第一节农业企业121
第二节工业企业121
第三节交通运输企业123
第四节建筑企业123
第五节其他行业123
第三章企业选介124
第一节江西惠金有限公司124
第二节永安公司124
第三节莲花县烟花材料公司124
第四节坊楼水泥有限责任公司125
第五节莲花县塑料编织厂125
第六节三板桥铁矿125
第七节莲花县六市选矿厂125
第八节城建水泥公司125
第九节钱江水泥公司126
第十节汇广源公司126
第十一节相伴食品公司126
第十二节大地制药公司126
卷七水利127
第一章水资源开发129
第一节水资源129
第二节开发利用130
第二章水利设施130
第一节蓄水工程130
第二节引水工程131
第三节电站电灌站工程132
第四节园田化工程132
第三章水政管理133
第一节工程管理133
第二节用水管理134
第三节水费征收134
第四节管理机构135
卷八交通运输137
第一章交通设施建设139
第一节公路139
第二节桥梁140
第三节交通扶贫和以工代赈142
第二章运输144
第一节运输工具144
第二节运输机构145
第三节客、货运输145
第三章交通管理147
第一节道路管理148
第二节运政管理148
第三节规费征收151
卷九城市建设153
第一章城建规划与管理155
第一节城市总体规划157
第二节城建管理158
第二章市容管理158
第一节绿化与清扫159
第二节垃圾处理159
第三节环卫设施159
第四节城建监察160
第三章房地产管理160
第一节房产160
第二节住宅建设160
第三节房产行业管理161
第四节房产行政管理162
第五节住房制度改革162
第四章市政设施与建设163
第一节主要道路设施163
第二节路灯亮化设施164
第三节供水工程165
第五章重大工程选介165
第一节东门大桥165
第二节莲花广场165
第三节玉壶山省级风景名胜区166
第四节商品大世界166
第五节琴亭商城166
卷十环境保护167
第一章环境污染169
第一节水污染169
第二节空气污染170
第三节噪音污染170
第四节其他污染170
第二章污染治理171
第一节水污染治理171
第二节空气污染治理171
第三节噪音污染治理171
第四节其他污染治理172
第三章监督执法172
第一节环保监督172
第二节污染处罚173
第三节环保宣传执法检查173
第四节执法案例173
卷十一经济管理175
第一章计划管理177
第一节计划管理职能及机构设置177
第二节计划编制与实施177
第二章物价管理179
第一节价格管理179
第二节收费管理181
第三节物价监督181
第三章统计管理182
第一节统计职能和机构182
第二节抽样调查183
第三节统计普查183
第四节统计报表184
第五节统计服务185
第六节统计监督185
第四章工商行政管理186
第一节机构186
第二节登记管理186
第三节市场建设187
第四节市场管理187
第五节商标广告管理190
第六节经济合同管理191
第七节个私经济管理191
第八节消费者权益保护192
第九节工商执法193
第五章土地管理194
第一节地籍管理194
第二节土地详查195
第三节建设用地审批管理196
第四节基本农田保护196
第五节法制宣传198
第六节执法监察198
第七节用地制度改革198
第八节管理机构199
第六章审计监督199
第一节国家审计199
第二节内部审计201
第三节社会审计201
第七章质量技术监督202
第一节计量管理202
第二节标准化管理202
第三节代码管理202
第四节产品质量监督202
第五节特种设备管理203
第八章矿产资源管理203
第一节矿产资源管理203
第二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204
第三节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206
卷十二邮政 电信207
第一章邮政209
第一节机构209
第二节邮政业务209
第三节邮路邮运212
第四节分拣封发212
第五节投递212
第二章电信213
第一节电话电报213
第二节数据通信215
第三节移动通信215
第四节联通通信215
卷十三粮食管理217
第一章粮食购销219
第一节收购219
第二节销售221
第二章粮食管理224
第一节仓库建设224
第二节粮食保管225
第三节库存管理226
第四节调运管理227
第五节质量管理228
第三章多种经营229
第一节经营项目229
第二节经营企业230
第四章管理机构231
第一节县粮食局231
第二节基层单位231
第三节企业改革232
卷十四商贸233
第一章商业235
第一节商业体制改革235
第二节商品流通规模235
第三节日用品经营236
第四节食品 副食品经营 民用煤球生产销售237
第五节饮食服务业238
第二章供销238
第一节管理机构238
第二节供销体制改革239
第三节三农服务239
第四节农业生产资料经营239
第五节工业品贸易240
第六节农副产品收购240
第七节日用杂品经营241
第八节棉花241
第九节废旧物资回收241
第十节盐业242
第三章物资243
第一节金属材料243
第二节化工建材产品243
第三节机电产品243
第四节金属回收和旧汽车市场243
第五节民爆物资244
第四章医药244
第一节机构244
第二节药品购进244
第三节药品销售245
第五章烟草245
第一节机构245
第二节卷烟经营245
第三节烟草专卖管理247
第六章石油247
第一节机构247
第二节销售和价格248
卷十五财政251
第一章管理体制253
第一节县级财政管理体制253
第二节乡镇财政管理体制253
第三节企业财务管理254
第四节行政单位财务管理254
第五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255
第六节社会保障基金管理255
第二章农业"四税"255
第一节农业税255
第二节农业特产税256
第三节耕地占用税256
第四节契税256
第三章财政收入257
第四章财政支出261
第一节生产建设支出261
第二节事业费支出262
第三节社会保障支出263
第四节行政支出263
第五节专项支出263
第五章财政监督管理265
第一节预算外资金管理265
第二节办证收费266
第三节会计事务管理266
第六章国有资产管理267
第一节机构设置267
第二节主要工作267
第七章政府采购267
第一节机构设置267
第二节主要工作267
第八章债券268
第一节国债268
第二节地方借券268
第九章农村税费改革269
第一节机构设置269
第二节主要工作269
卷十六金融271
第一章货币273
第一节人民币273
第二节外币273
第三节货币流通274
第二章信贷274
第一节农业信贷275
第二节工商信贷275
第三节基本建设贷款276
第三章存款276
第一节对公存款276
第二节储蓄存款277
第四章结算与管理278
第一节结算管理278
第二节金银、人民币管理278
第三节现金管理278
第四节代理金库278
第五节利率279
第五章金融机构279
第一节人行莲花县支行279
第二节工行莲花县支行280
第三节农行莲花县支行280
第四节建行莲花县支行280
第五节农发行莲花县支行280
第六节莲花县农村信用社280
第七节莲花县城市信用社281
第八节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莲花县支公司281
第九节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莲花县办事处281
第六章金融体制改革282
卷十七税务285
第一章国家税务287
第一节管理机构287
第二节税种287
第三节税款征收288
第四节税收管理288
第五节税务检查291
第二章地方税务294
第一节税种294
第二节税款征收296
第三节征收管理297
第四节税务稽查298
第五节税务体制改革299
卷十八人事 劳动303
第一章人事305
第一节机构编制305
第二节人事管理308
第三节工资309
第四节专业职务评聘311
第五节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311
第二章劳动312
第一节劳动就业312
第二节劳动管理313
第三节社会保障314
第四节安全管理315
卷十九中共地方组织317
第一章中共莲花县委319
第一节党员代表大会319
第二节历届县委常委更迭320
第三节机构322
第四节重大决策323
第五节主要工作324
第二章中共莲花县纪律检查委员会331
第一节机构331
第二节党风廉政建设331
第三节违纪案件查办332
卷二十政权 政协333
第一章人民代表大会335
第一节县人大代表选举335
第二节代表大会335
第三节代表议案、建议和视察337
第四节县人大常委会338
第五节县人大正、副主任更迭338
第六节乡镇人大339
第二章人民政府340
第一节机构340
第二节县长办公会议343
第三节施政纪要343
第四节综合政务347
第三章人民政协351
第一节全体委员会议351
第二节常委会议351
第三节专门委员会及办事机构352
第四节县政协正、副主席更迭352
第五节协商监督353
第六节提案工作353
第七节委员视察调查354
第八节文史工作355
第九节三胞联谊355
第十节社会服务355
卷二十一群众团体357
第一章工会359
第一节代表大会359
第二节主要活动359
第二章共产主义青年团360
第一节代表大会360
第二节团队建设360
第三节主要活动361
第四节少先队工作362
第三章妇女联合会362
第一节代表大会362
第二节主要活动362
第四章工商业联合会364
第一节代表大会364
第二节主要活动364
第五章文学艺术联合会365
第一节组织机构365
第二节代表大会365
第三节主要活动365
第四节创作成果365
第六章科学技术协会366
第一节组织机构366
第二节主要活动366
第七章残疾人联合会367
第一节代表大会367
第二节主要活动367
第八章个体劳动者协会368
第一节机构368
第二节主要活动368
卷二十二民政369
第一章抚恤优待371
第一节群众优待371
第二节退伍安置371
第三节抚恤补助372
第四节烈士褒扬372
第五节优抚事业机构373
第二章济困扶贫373
第一节灾害救济373
第二节生活救济374
第三节社会捐助374
第四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74
第五节定点扶贫375
第三章社会福利375
第一节敬老事业375
第二节福利彩票376
第三节福利企业376
第四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376
第四章基层民主政治建设377
第一节村民自治377
第二节社区建设377
第五章专项社会事务管理378
第一节婚姻管理378
第二节殡葬管理378
第三节社团管理379
第四节收养管理379
第五节勘界379
第六章扶贫开发379
第一节机构379
第二节贫困状况379
第三节扶贫资金380
第四节扶贫效益380
第五节社会扶贫381
卷二十三政法383
第一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385
第一节机构385
第二节政法队伍建设385
第三节严打斗争385
第四节治安承包责任制385
第五节安全小区创建386
第二章人民公安386
第一节机构386
第二节打击刑事犯罪386
第三节经济案件侦察388
第四节治安管理388
第五节户政管理391
第六节消防管理391
第七节监所管理392
第八节出入境管理392
第九节道路交通管理393
第十节森林公安396
第十一节特大案件选介397
第三章人民检察398
第一节刑事检察398
第二节经济检察399
第三节法纪检察399
第四节民事行政检察400
第五节控告申诉检察400
第六节监所检察400
第七节检察机构400
第四章人民审判401
第一节刑事审判401
第二节民事审判401
第三节经济审判402
第四节行政审判402
第五节案件执行403
第六节审判监督404
第七节信访工作404
第八节法医工作404
第九节调研405
第十节审判机构405
第十一节典型案例405
第五章司法行政406
第一节律师406
第二节公证407
第三节法制宣传教育407
第四节人民调解408
卷二十四军事409
第一章地方军事411
第一节军事组织411
第二节军事设施411
第三节兵役411
第四节民兵413
第二章武警中队414
第一节建制414
第二节政治教育414
第三节军事训练414
第四节内卫执勤414
第三章拥政爱民415
第一节军民"共建"活动415
第二节完成急难险重任务415
卷二十五教育417
第一章幼儿教育与特殊教育419
第一节幼儿教育419
第二节幼儿园选介419
第三节特殊教育419
第二章小学教育420
第一节学校设置420
第二节教育与教学420
第三节小学选介421
第三章中学教育422
第一节学校设置422
第二节教育与教学423
第三节招生录取424
第四节中学选介425
第四章中等专业、职业教育426
第一节教师进修学校426
第二节职业技术学校426
第五章成人教育427
第一节农村扫盲教育427
第二节职工教育428
第三节自学考试428
第六章教学研究428
第一节机构428
第二节教研内容428
第三节教研成果429
第七章师资队伍432
第一节队伍432
第二节培训432
第八章教学管理433
第一节机构433
第二节人事管理433
第三节学校管理434
第四节学籍管理434
第五节教学管理434
第六节教育经费管理435
第七节教育督导436
第八节教育设施437
第九章兴教新风439
第一节兴教基金439
第二节兴教工程440
卷二十六文化 广播电视441
第一章文化443
第一节群众文化443
第二节文化设施443
第三节戏剧444
第四节电影444
第五节文艺445
第六节图书446
第七节文物448
第八节文化市场管理450
第九节文化经费450
第二章广播电视451
第一节广播451
第二节电视452
卷二十七科技 卫生 体育455
第一章科技457
第一节科技队伍457
第二节科技组织457
第三节科技活动458
第四节科技扶贫458
第五节科技成果459
第二章卫生460
第一节卫生防疫460
第二节医疗461
第三节妇幼保健462
第四节管理462
第五节教育与科研463
第六节红十字会工作464
第七节私人诊所464
第八节医疗单位选介464
第三章体育465
第一节群众体育465
第二节学校体育467
第三节业余体校468
第四节体育竞赛468
第五节经费设施473
卷二十八精神文明475
第一章城市精神文明建设477
第一节创建文明城市477
第二节文明单位、文明窗口、文明行业478
第三节创建文明社区、文明楼院、文明家庭479
第四节讲文明树新风480
第五节思想道德建设481
第二章农村精神文明建设483
第一节创建文明村镇、文明家庭483
第二节移风易俗483
第三节乡规民约484
第三章共建活动484
第一节校社共建484
第二节军警民共建484
第四章文明新风484
第一节尊老爱幼484
第二节团结互助485
第三节爱岗敬业485
第四节见义勇为485
第五节扶贫济困485
第六节拾金不昧485
卷二十九著作487
第一章著作书目489
第一节文艺作品目录489
第二节论文目录490
第三节图书目录492
第二章作品选录494
第一节诗词韵文494
第二节散文495
第三节通讯505
第四节论文506
卷三十人物 先进集体513
第一章人物515
第一节人物传515
第二节人物简介529
第三节社会闻人548
第四节先进人物559
第五节革命烈士564
第二章先进集体564
第一节全县综合性先进集体564
第二节省部级以上先进集体565
大事记567
附录591
编后记602

书籍简介

本书较为全面地介绍人工情感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本书首先提出了远程教育中情感缺失问题,对情感计算理论及常用建模方法进行了介绍;接着介绍学习者特征提取及表情识别常用的人脸检测及表情识别方法,实现了学习者情感特征提取及情绪建模,完成了情感交互系统中的情绪反应,最后总结作者所在课题组的研究成果,给出了具有情感交互特性的E-Learning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流程实例, 实现了人工心理与数字人技术的具体行业应用。